营销渠道设计是指为实现分销目标,对各种备选渠道结构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开发新型的营销渠道或改进现有营销渠道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广义的营销渠道的设计包括在公司创立之时设计全新的渠道以及改变或再设计已存在的渠道。对于后者,现在也称为营销渠道再造,是市场营销者更经常要做的事,
相比之下,从一开始就设计全新的营销渠道的情形少得多。
最后,需要阐明:除了生产商外,制造商、批发商(消费品类与工业品类)以及零售商也都面临着渠道设计问题。对零售商来说,渠道设计是从生产商与制造商的对立面着手的。为了获得可靠的产品供应,零售商要从渠道的末端向渠道的上游看,而不是看渠道的下游(对生产商与制造商来说却是如此)。而批发商处于渠道的中间位置,对渠道设计的决策需要从两个方向着手,既要考虑上游,也需要了解下游的情况。
营销渠道系统设计步骤
斯特恩(Stern)等学者总结出”用户导向分销系统”设计模型。将渠道战略设计过程划分为五阶段,共14个步骤。
当前环境分析
第一步:审视公司渠道现状。通过对公司过去和现在销售渠道的分析,了解公司以往进人市场的步骤;各步骤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后勤、销售职能;公司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职能分工;现有渠道系统的经济性(成本、折扣、收益、边际利润)。
第二步:了解目前的渠道系统。即了解外界环境对公司渠道决策的影响。宏观经济、技术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等环境要素对分销渠道结构有重要影响。渠道设计和改进始终面临着复杂变化的环境挑战。渠道设计者有必要认真分析下列因素。
行业集中程度;
宏观经济指数;
当前和未来的技术状况;
经济管理体制;
市场进入障碍;
竞争者行为;
最终用户状况(忠诚度、地理分布等);
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阶段;
市场密度与市场秩序。
上述要素影响行业发展前景,进而也影响着与之相适应的渠道设计方向。一般地说,渠道环境越复杂、越不稳定,客观上就越要求对渠道成员进行有效控制,而同时也要求渠道更具有弹性,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这种高弹性和高控制是相矛盾的。设计者必须根据对环境要素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考虑不同的备选渠道方案。仅以产品市场生命周期而言,最好的渠道设计应当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在引入期,最好的渠道是能增加实际价值的渠道;在成长期,分销渠道应能消化销售额的急剧增长,而不必提供引入期需要的某些服务;在成熟期,由于最终用户关注的焦点是低价格,渠道设计并不需要特别强调增加服务价值:在衰退期,增加直接邮购之类的渠道甚至可能降低整个渠道的价值。
第三步:收集渠道信息。对公司及竞争者的渠道环节、重要相关群体和渠道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获取现行渠道运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方面的第—手资料。
第四步:分析竞争者渠道。分析主要竞争者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如何运用营销策略刺激需求,如何运用营销手段支持渠道成员等。具体列出这些资料,以便了解主要竞争威胁及直接挑战竞争对手所应采取的大致策略。一般采取避开竞争者的渠道较容易取得成功,但也有成功利用竞争对手渠道成功的先例。
制定短期的渠道对策
在这一阶段,设计者应根据前面调研分析结果,把握渠道战略可能作出某些调整的机会,进行短期”快速反应”式凋整。
第五步:评估渠道的近期机会。综合第1—4步获得的资料,进一步分析环境变化,特别是竞争者的渠道策略变化带来的机会。如果发现公司的渠道策略执行中有明显错误或竞争渠道有显而易见的弱点,就应当果断采取对策,以免错失良机。
第六步:制定近期进攻计划。这是一个将焦点放在短期策略上的计划,即”快速反应”计划。这种计划通常是对原渠道策略的适时、局部调整。其全面调整则要到步骤14结束后才能真正完成。
渠道系统优化设计
本阶段要求设计人员”忘掉”以前已有的分销系统,摒弃惯性思维,一切从零开始进行全新渠道的设计。
第七步:终端用户需求定性分析。这一步的关键是了解在服务输出过程中,最终用户想要什么。一般要考察四个因素,即购买数量(除购买潜在价值外,最终消费者希望购买多个还是一个单元的产品)、分销网点(最终用户是否要求就近购买,是否需要信息、技术支持,能否接受远程服务等)、运输和等待时间(最终用户关心的是运输时间还是运输安全性)、产品多样化或专业化(最终消费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商店还是专业性商店)。
事实上,并不存在所有消费者都要求同样服务的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关键群体进行面对面访谈,以得到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详细清单。然后寻找购买模式与相关细分市场的漏洞,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细分市场而不是具有相似需求的市场。
第八步:最终用户需求定量分析。在了解消费者(用户)需要何种服务产出的基础上,本步骤将进一步了解这些服务产出(如地点便利性、低价、产品多样性、专家指导等)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并比较分析这些特定要求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重要性。作这种分析有大量调研方法可供使用,如相关分析法、混合模型或及时总量模型等。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每一细分市场进行人口统计分析,便可以判断各种细分市场的最终用户是否来自同…—行业,规格是否相似,是否集中于某一地区等。此外,还应当向最终用户询问对现有渠道传递其期望的服务产出能力的评价,以及他们对替代性渠道的满意程度。这些数据,对以后的渠道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九步:行业模拟分析。这—步骤的重点是分析行业内外的类似渠道,剖析具有高效营销渠道的典型公司,发现并吸纳其经验与精华。
第十步:设计”理想”的渠道系统。这是关键的一步。目标是建立能最好地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理想”分销渠道模型。为此,首先要认真评估服务产出聚类特性整合到渠道中去是否可行。这常常需要收集和充分听取熟悉分销的专家和其他人员的观点。其次要论证渠道将上述服务产出传递到相应的细分市场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即设置哪些渠道功能才能保证满足客户的期望。最后要确认各分销功能由何种机构承担,才能带来更大的整体效益。
这里的关键,是要解决渠道功能即营销流程的设计,怎样才能以最低成本来有效传递服务产出。分销流程是渠道成员行使的系列职能,是推动服务产出传递给最终用户的能源。完成每一流程都会带来其相关成本。例如,为了满足某细分市场用户”快速发货”(立即买到所要的货品)的要求,”理想”的渠道就必须强化物流功能,提供较多的产品储存,而这样做就会增加当地经销商的存货成本。因此,构建”理想”渠道系统时,应尽可能周密考虑下列问题:
有哪些没有价值的职能(如过多的销售访问)可以削减,而又不会损害客户或渠道成员满意程度?
有没有多余的行为可以削减,以使整个系统成本最低?
某些任务是否可以删除、重新确定或合并,以使销售步骤最少、周转时间减少?
能否使某些行为自动化(如电子商务),以减少产品到达市场的单位成本?
是否存在改进信息系统以减少调研、订单进入或报价阶段的行为成本的机会?
“理想”渠道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明晰公司主要以什么手段(精力、努力和奖金等)来满足各个细分市场最终用户的需求,即对某些渠道功能是采取”拥有”(垂直整合,自己行使所有的营销职能),还是”外购”(让其他合作成员行使)。从理论上说,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将所有的营销流程全部列入其”核心能力”系统。一个公司往往希望利用”外购”一些功能(如批发、零售、代理业务、运输等),而不是负担所有的分销成本。尽管信息技术进步已使企业有可能整合分销系统,但若资金在别的地方可以用得更有效益,那么,更多的”拥有”就不是良策。但是,如果某些分销功能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该服务产出的传递无法依赖第三方或外部企业,则应由自己来完成(或通过垂直整合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为了发挥公司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理想的做法通常是将两种战略方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将企业的主要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上,并为其他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另—方面,将非关键又无特殊能力的其他行为,包括许多传统上认为是公司必不可少的某些业务采用外购方式,让外部成员承担。
限制条件与鸿沟分析
本阶段要求对拟出的”理想”渠道方案的现实限制条件进行调研分析,并比较分析”理想”渠道系统同现实渠道系统的差异,为最后选定渠道战略方案提供依据。
第十一步:没计管理限制。包括对管理者的偏,见、管理目标和内部、外部强制威胁的详尽分析。
本步骤要通过与渠道方案的执行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未来的方案能否被认可和执行。要综合分析本企业的政策、管理目标、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了解传统观念和做法的力量有多强;新方案的证据和逻辑力量是否足以使方案获得通过;企业是否有这样的人(包括渠道主管),具有足够的权力和威信保证渠道变革的实施等等。应当允许管理层对渠道方案提出各种疑问和限制。他们可以就有关效率(如成本--收益关系)、效益(市场份额、投资回报率等)和适应性(投入资本的流动性、营销新产品能力、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等)等方面提供限制意见并列出在企业可能采用的所有分销渠道中,什么是或什么应该是目前或将来的目标。
此外,还应当调查了解渠道系统设计的约束条件,如是否有无法更改的行规。许多行业有历来严格遵守的行规,有的做法已成为法律。如美国汽车行业,经销商系统已存在60年,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汽车分销法律结构的要求,还有部分原因是行业惯例和价值观将经销系统变得不可侵犯。 将所有合理或不合理的目标和限制条件明白地列出来,就可以看到改变分销渠道的各种困难。这时,设计者应将这份清单转变为调查工具,分发到企业内与分销有关的
所有人员手中,让他们进一步作出类似于销路设计的权衡分析。然后,再分析这些数据,以确定目标和限制条件的相对重要性,拟出受”限制”的分销系统方案。
第十二步:鸿沟分析。这一步骤要对三种不同的分销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即鸿沟。这三种系统是:”理想的”(用户导向)系统、现有系统和管理”限制”的系统。在第一种情况下,三个系统非常类似。表明现有系统的设计已经”各就各位”,具有传统消费者(用户)想要的东西。如果用户仍经常抱怨现有系统,则问题不是在系统结构而在系统管理上。基本对策应集中于强化系统管理,提高销售额。
在第二种情况下,现有系统同管理限制系统非常相似,但非常不同于”理想的”系统。这表明管理层采用的目标或限制导致了鸿沟的产生。设计者必须对目标或限制的有效性进行
仔细调研。该工作将在下一步骤完成。
第三种情况是三个系统大大不同,均存在鸿沟。管理限制系统如果位于现有系统与”理想的”系统之间,通常无需减少目标或限制就可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程度。放松某种管理限制也有可能提供更多的用户利益。
与”理想的”系统的吻合程度是评估其他系统的准绳。按这个标准适当构建并正确管理的系统,是能令最终用户满意的、与整体质量管理同义的系统。与”理想的”系统出现鸿沟,意味着现有的或管理限制系统牺牲用户的满意度,必须尽可能加以修正。
渠道战略方案决策
本阶段要根据前面调研分析的结果选择分销战略方案,设计构建最佳渠道系统。
第十三步:制定战略性选择方案。这一步从检验管理偏见的有效性开始。方法是将目标和限制条件陈述给企业外部人员和内部挑选出来的人,评估其合理性,是否不可改变,以及改变可能带来的损益。接着;要召开非正式会议,分析说明管理层的定位和理想定位之间的差距(这里的前提是高级管理层应当一直支持理想系统的关键步骤)。高级管理层应回顾过去出现的”限制”(目标和约束)因素对理想系统的影响,说明这些限制怎样才能尽可能与用户的期望统一起来。然后,应当列出宏观环境和竞争机会的制约。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和意见,决定达至理想系统所需要的对原系统进行重新构建的原则。
第十四步:最佳渠道系统决策。最后一步是让”理想的”力销系统(第10步得出)绕过管理层保留或认可的目标和制约,形成充分吸纳了整个过程(13步)中的合理要求的最佳分销渠道系统方案。尽管管理层一些人员仍会有所保留,但他们必须对么司及公司面临的主要环境和竞争力量形成一致意见。最佳系统可能并不是”理想”系统,但它将能最大限度满足管理层的质量(传递最终用户的满意度)、效率、效益、适应性标准。
为确保最佳分销系统的实施,要做好下列工作:
(1)让企业内人员广泛参与,将14个步骤中的参与意见传递到企业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各个层级。
(2)甄选一位精力充沛的管理者主持这个变革过程。该管理者必须有权力、可信任、政治经验丰富和坚忍不拔。
(3)尽早确认企业内由谁和哪个团队负责渠道工作。
(4)始终坚持用户导向的工作方法,保持耐心和持久的工作热情。因为向最佳系统变动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
(5)不管”理想的”系统看起来如何不可思议,都要坚信总有设计机制可以完成它。组织业务单位和高级管理层共同策划一个业务案例(确定机会成本、潜在利益、实施选择分销系统所需的资源等)。管理层必须提前批准实施关键过程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计划。
(6)制定有效计划,保证个人对实施过程负责。包括动员(确定行为、转折点、过程中的相互依赖性)、战术计划和评估(含成功或失败的指数、偶然事故等)。
(7)明确系统变革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演习、沟通和培训方法。
(8)至少安排一位高级管理者承担预检、参与、教练、促进和激励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zhh.com/5037.html